冰壶比赛

冰上溜石14世纪起源于苏格兰,在苏格兰还保存刻有1511年份的砥石(即冰壶)。 1795年,第一个冰上溜石俱乐部在苏格兰创立,1838年苏格兰冰上溜石俱乐部制定第一个正式的比赛规则。 1807年冰上溜石活动传入加拿大,1820年起在美国等地流行。从此,冰上溜石作为一项冬季运动在欧洲和北美逐渐开展起来。中国于2002年加入世界冰壶联合会。

冰壶历史

20世纪初,通过加拿大冰上溜石爱好者的努力,使这项运动的比赛规则和方法更加完美,并由室外逐渐移入室内,并于1927年举行首次全国冰上溜石比赛。首届世界冰上溜石锦标赛始于1959年,最初称为苏格兰威士忌杯赛,1968年改称加拿大银扫帚锦标赛,1986年正式定名为世界冰上溜石锦标赛。

1955年冰上溜石传入亚洲地区,日本、韩国等地非常流行。

1924年,冰壶首次以表演项目的形式在奥运会上亮相。1966年国际冰上溜石联全会成立,1991年改为世界冰上溜石联合会,同时获得了国际奥委会的承认。冰上溜石曾于1924年、1932年、1936年、1964年、1968年、1992年6次被列为冬奥会表演项目。1993年国际奥委会决定,从1998年开始,冰上溜石列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。在亚洲,冰上溜石从第五届亚冬会开始列为正式比赛项目。

冰壶场地

冰上溜石所用场地是一个保持得非常平整的长44.5米、宽4.32米的冰道。冰道的一端画有一个直径为1.83米的圆圈作为球员的发球区,被称作本垒。冰道的另一端也画有一圆圈,被称为营垒。营垒是由4个直径分别为0.15米、0.61米、1.22米和1.83米的同心圆组成。外面两圆之间涂为红色。在场地两端各装有一个斜面橡胶起蹬器。在冰壶场地前后两端各有一条蓝色的实线称为“前卫线”和“后卫线”。冰壶掷出后,如果未进前卫线或越过后卫线都视作无效,将被清出场外。

边线(side line):任何接触到边线的石球都被视为出局,应立即从场地中移开。

圆垒(house):冰道(sheet)两端各一,由数个同心圆所构成。

起滑架(hack):位于场地边缘与圆垒之间,球员在掷球时可藉此将腿后蹬而向前。

圆心线(tee line):掷球时,若石球已通过掷球区的圆心线,则不可再重掷。石球掷出后,己方的刷冰员可在石球通过标的区的圆心线之前进行刷冰;之后,则对方主将有权进行刷冰,以使球离开圆心。

栏线(hog line):掷球时,球员必须在掷球区的栏线之前将球离手。掷球后,若石球未完全通过标的区的栏线便停止,则此球视为出局。但若曾与在局中的球发生碰撞,则该球无须完全通过栏线。

比赛规则

开局 双方各出一人投一壶,谁的壶距离目标最近谁有权选择先后手,当然没有让你选择先手,因为正常来讲,后手价值2分

比赛开局后 每局得分的一方下一局变为先手,如果双方都没有得分,下一局的先后手与前一局相同。所以,如果第9局是后手,而这一局没人得分,那么后手的在第10局还是后手。如果有队得分了,那么没得分的一方在第十局就是后手。所以,有的时候,第九局是后手的队伍,如果第九局得不了高分(2分以上)就会选择把所有的壶都打出去,这样双方都不得分,第十局他就依然保有后手的优势了。